10.16801/j.issn.1008-7303.2018.0018
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灰飞虱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重要的农业害虫,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与大量使用,已导致其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深入研究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可为灰飞虱抗性的快速检测和治理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文章总结了灰飞虱对毒死蜱、吡虫啉、溴氰菊酯、噻嗪酮、氟虫腈和乙虫腈等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性相关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验证,以及靶标位点突变等重要研究成果,指出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抗性基因的功能验证及调控路径、抗性新基因的鉴定及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不明确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验证抗性基因功能;可将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用于鉴定新抗性基因及抗性调控基因,以探明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应深入至蛋白组学水平探讨抗性机制;需开发配套的高效田间施药技术,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灰飞虱、毒死蜱、溴氰菊酯、噻嗪酮、氟虫腈、抗性分子机制
20
S481.4;S482.3(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0305;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61001,CX151002
2018-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