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丘陵区红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872/j.1000-0275.2016.0130

亚热带丘陵区红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引用
以位于亚热带丘陵区红壤的桃源县为例,通过对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11年实地采样分析的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近32年来林地、稻田、旱地等几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结果表明,1979年研究区林地、稻田和旱地S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10 g/kg、14.15 g/kg和11.17 g/kg,2011年分别为18.28 g/kg、18.89 g/kg和12.19 g/kg,近32年来稻田、林地和旱地土壤SOC含量分别增加了40%、33%和9%,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SOC增幅较大,而旱地土壤的增幅明显较小。林地、稻田和旱地土壤的平均SOC密度分别从1979年的32.82 t/hm2、33.62 t/hm2和28.99 t/hm2增加到2011年的44.39 t/hm2、43.50 t/hm2和33.53 t/hm2,增长幅度分别为35%、29%和16%,增长速率分别为0.36 t/(hm2.a)、0.31 t/(hm2.a)和0.14 t/(hm2.a),也是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增长幅度相对较高,分别是旱地土壤的2.6倍和2.2倍。可见,过去32年来亚热带丘陵区红壤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均表现为“碳汇”模式,在不同程度上贡献于该地区较强的有机碳积累,其中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贡献能力最强。

土壤有机碳、碳密度、红壤、土地利用、区域尺度、时间尺度

38

X144(环境地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52、41371304、4167124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2。@@@@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371252,41371304,41671242;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2016YFD0300902

2017-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76-1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农业现代化研究

1000-0275

43-1132/S

38

2017,38(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