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0275.1999.02.016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铜的化学行为的影响
以湘中地区的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进行不同稻作制度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旱改水及不同稻作制对土壤铜的化学行为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旱地改水田10年后,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土壤有效铜含量也明显提高.三种稻作制比较,稻稻冬泡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和土壤有效铜含量明显高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土壤.供试土壤铜主要以有机态铜、无定形铁态铜、晶形铁态铜和残留态铜四种形态存在.红壤旱土改水田后,有机态铜和无定形铁态铜明显增加,而晶形铁态铜和残留态铜则显著下降;稻稻冬泡土壤的有机态铜和无定形铁态铜明显高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土壤;无定形铁态铜和有机态铜与土壤有效铜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是供试土壤有效铜的主要来源.
稻作制、红壤、红壤性水稻土、铜化学行为、有效铜
S344.17;S153.61(耕作学与有机农业)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97JJN-071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