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7968.2014.07.014
胚胎的不同处理对兔类ES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
探讨兔(Lepus brachyurus)胚胎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兔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兔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分离培养的兔胚胎的较佳处理方法.将兔胚胎用3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观察兔类ES细胞贴壁、克隆、生长情况,并对所得的兔类ES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鉴定、干细胞转录因子的RT-PCR检测和体外分化能力的鉴定.结果显示,挑破透明带法和胚胎分割法较对照组得到的胚胎更容易贴壁和增殖,差异显著(P<0.05),虽然离散胚组的胚胎贴壁率(88.9%)显著高于挑破透明带组(53.8%)(P<0.05),但挑破透明带组的ICM形成率(48.8%)高于离散胚组(40.0%)(P<0.05),挑破透明带组F1、F2代兔类ES细胞的克隆率分别为35.7%和33.9%,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最高传至30代.获得的兔类ES细胞经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呈阳性.提取兔类ES细胞集落的RNA,经RT-PCR检测,得到扩增多能基因GAPDH、Nanog和Sox2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体外分化形成具有3个胚层构成的类胚体(embryoid bodies,EBs).结果表明,挑破透明带有利于提高从兔胚胎中分离胚胎干细胞的效率,能更好的支持兔类ES细胞的培养与增殖.
类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胚胎处理、兔
22
S82;R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1096
2014-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0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