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41/j.issn.1000-1298.2017.11.028
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黑垆土有机碳库组成的影响
以黄土高原黑垆土8年(2008-2015年)的不同耕作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连年单一耕作(翻耕(CC)、免耕(NN)、深松(SS))和3种轮耕措施(免耕-深松(NS)、深松-翻耕(SC)、翻耕-免耕(CN))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玉米产量和秸秆还田后表观腐殖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深松、免耕和轮耕措施主要增加了0 ~ 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碳(WSOC)的含量和储量,且提高了MBC/SOC和WSOC/SOC质量比.在0~ 10 cm表层土壤中,各耕作处理间难氧化有机碳(HO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深松、免耕和轮耕措施分别增加了10 ~ 20 cm、35 ~ 50 cm和20 ~ 35 cm土层的HOC/SOC质量比;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0 ~50 cm土层的HOC总储量.与翻耕处理相比,深松、免耕和轮耕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玉米秸秆量,其中NS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分别达到13.79%(籽粒)和12.04%(秸秆);进行8年玉米秸秆还田,在翻耕措施下其表观腐殖化系数为8.94%,免耕、深松和轮耕措施提高了还田玉米秸秆的表观腐殖化系数,其中NS处理达到14.09%,显著高于翻耕处理.从土壤碳库和玉米产量角度考虑,免耕与深松相结合的轮耕措施是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耕作模式.
黑垆土、耕作方式、有机碳库构成、表观腐殖化系数
48
S153.6(土壤学)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3116
2017-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2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