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深度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为研究秸秆还田旋耕深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深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关系,在3年(2016—2018年)田间微区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秸秆旋耕还田10 cm(S1D1)、20 cm(S1D2)、30 cm(S1D3)和秸秆移除旋耕10 cm(S2D1)、20 cm(S2D2)、30 cm(S2D3)6个处理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耕深度(D)及其与秸秆处理(S)交互作用(S×D)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含量,0~20 cm土层S1D1、S1D2处理SOC含量较S1D3处理高1.2%~16.0%,而20~40 cm土层S2D3处理SOC含量最高.旋耕深度、秸秆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土壤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显著.在0~40 cm土层,D1、D2旋耕深度下秸秆还田处理NO-3-N含量比秸秆移除处理平均提高46.9%和34.9%,NH+4-N含量平均降低31.6%和4.4%.在各旋耕深度下,S1处理0~20 cm土层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于S2处理,20~3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S2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SOC、土壤全氮(TN)与NO-3-N、NH+4-N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SWC)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与S1D1相比,S1D2对0~20土层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0~40 cm土层SOC、TN含量影响更明显.综上所述,秸秆旋耕还田20 cm可改善0~40 cm土层养分水平,提高土壤酶活性,推荐为东北春玉米产区农田土壤培肥的合理秸秆还田方式.
秸秆还田、旋耕、还田深度、土壤有机碳、土壤酶
38
S513;S141.4(禾谷类作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计划
2021-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636-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