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活性碳组分及矿化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下土壤活性碳库变化,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定位试验.试验以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4种轮作种植模式: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P→W-M)、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四作(W-P→W-M),共计5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等活性碳组分含量变化和碳矿化特征.结果发现:相较于CP模式,P→W-M模式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机碳(52.7%~53.3%)、可溶性有机碳(13.3%~344.8%)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25.3%~101.4%),W-P模式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机碳(39.3%~46.8%)及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271.4%)、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44.3%),W-P→W-M模式则显著降低了20~40 cm土层各碳组分含量.各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P和W-P模式具有较低的潜在矿化有机碳库,W-M和W-P→W-M模式显著提高了潜在矿化有机碳库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研究表明,P→W-M和W-P模式可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含量,有效降低土壤潜在矿化有机碳量,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固持.
花生、轮作模式、可溶性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碳矿化
42
S512.11;S513;S565.2(禾谷类作物)
2023-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76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