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缓冲带对采矿废弃地水土流失及其重金属污染扩散的消减效应
为了研究生态缓冲带对重金属扩散的控制效果,于2020年6—11月在云南省兰坪县兔子山矿段磨面河河岸带构建灌/草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开展原位试验,研究8种灌-草模式生态缓冲带植被生长状况、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水土流失及重金属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泥沙是Cd、Pb和As迁移的主要载体.在生态缓冲带植被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盖度超过85%时,提高植被盖度能有效消减污染扩散.11月径流中泥沙、Cd、Pb和As平均浓度较7月分别降低58%、46%、41%和40%.灌/草套种模式水土流失量和重金属流出量较草本植物单作模式更低.PCA分析表明,8种模式中黑麦草/杜鹃模式水土流失和Cd、Pb、As流出得分最低.研究表明,灌/草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能有效减少采矿废弃地重金属扩散,推荐采用黑麦草/杜鹃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作为Pb-Zn矿采矿废弃地沟渠河岸带污染物消减措施.
采矿废弃地、生态缓冲带、侵蚀、重金属、植物
41
S157;X751;X522(土壤学)
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BC001-04
2022-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2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