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对水体阿特拉津迁移的影响
通过研究阿特拉津在武汉市汤逊湖、南湖和荆州市洪湖的沉积物-水体系中分配、吸附和解吸行为,得出阿特拉津在该体系下解吸平衡分配系数K Pd远大于吸附平衡分配系数K P,即其滞后解吸行为显著,表明阿特拉津一旦从水中进入沉积物,则很难得以解吸。在此基础上,将南湖沉积物添加阿特拉津淹水培养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设置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0.1、0.25、0.5 mg·kg-1,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均能直接吸收阿特拉津,在第20 d,初始浓度为0.25 mg·kg-1时,菹草和穗花狐尾藻体内阿特拉津浓度分别为13.4、11.2 mg·kg-1;两种植物对水体中阿特拉津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培养45 d后,随着浓度的增加,菹草和穗花狐尾藻对根际沉积物中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86%、91%和84%、82%、90%,至60 d时,对上覆水中阿特拉津降解率分别为35.0%、51.3%、1.50%和32.4%、61.8%、0.44%。尽管水体中残留阿特拉津容易被沉积物吸持,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仍可用适当的沉水植物对其进行去除。
阿特拉津、分配、沉积物、穗花狐尾藻、菹草
35
X59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三峡库区水生态风险阈值及其安全保障方案研究”2012ZX0710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菹草驱动的生物钙泵在水/沉积物磷循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40973056
2016-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5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