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654/jaes.2013.10.018

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引用
在成都平原区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阐明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并探索成都平原最佳还田模式,为种植业废弃物的农业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为期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中,按照秸秆直接还田、食用菌生产转化后菌渣还田两种主要模式、设置秸秆全量还田(100%SR)、菌渣低量还田(50%FR)、菌渣全量还田(100%FR)、菌渣高量还田(250%FR)和常规化肥(对照为CF)五种施肥处理,并按生育期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和菌渣还田均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且表现为高量菌渣还田优于低量菌渣还田,全量菌渣还田优于全量秸秆还田;从作物整个生育期来看,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土壤脱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成熟期低于生长初期,脲酶和蔗糖酶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较好,能够反映当季土壤的肥力状况,是评价土壤管理的良好指标.

成都平原、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土壤酶活性

32

X712(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国家支撑计划2012BAD14B18;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11050

2013-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027-203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672-2043

12-1347/S

32

2013,32(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