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比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2000——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引起的面源污染负荷,并从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量、负荷强度和不同来源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2000—2006年,长江上游流域耕地面积减少约1.10×104 km2,林地面积增加约1.10×104 km2,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很小,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效果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造成的TN和TP负荷量2000年分别为114.14×104t和3.39×104t,2006年分别为111.21×104t和3.31×104t.四川省西北部雅砻江中游流域、大渡河上游流域、岷江上游流域和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流域,2000—2006年面源TN和TP负荷显著减少.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长江上游流域、面源污染、输出系数模型、土地利用
31
X144(环境地学)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UNEP/GEF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
2012-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9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