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业耕作模式下崇明盐碱土壤低碳化改良效应的模型评价
对不同农业耕作模式的崇明滨海盐碱土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跟踪采样,通过分析土壤的10余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在原始数据呈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借助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方法将对土壤的多指标评价转化为单一综合指标的评价.在通过数学模型强化土壤改良效果的显著性和规律性的同时,将土壤呼吸和生物量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得出了不同于传统土壤评价系统的结论.模型评价结果显示,a、b、c 3区传统评价体系的综合主成分得分为0.413 1、-2.621 7和2.208 58,3区加和土壤呼吸和生物量后的综合主成分得分为-1.698 9、-2.287 24和3.986 12,3区的耕作模式的差异表明不同样地的综合主成分得分和农业利用模式的多样性相关,多样化的耕作模式虽然加强了土壤的呼吸,但同时导致了该样区生物量的显著提高.因此加和了土壤呼吸和生物量的综合主成分得分仍然高于未加和这两项指标的得分.就实验样地而言,多样化的土壤利用模式可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
土壤呼吸、主成分分析、土壤改良、模型评价
29
S156.4(土壤学)
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重大项目2006BAC 01A 14
2010-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0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