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菇次数调控菌糠基碳孔隙结构与载硫电极储锂性能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23.021

出菇次数调控菌糠基碳孔隙结构与载硫电极储锂性能分析

引用
针对食用菌培养基废弃物(菌糠)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该研究提出以不同出菇次数菌糠为原材料,高温碳化制备系列菌糠基多孔碳,并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中作为碳骨架材料,探究出菇次数对孔隙结构和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1次菌糠基多孔碳为蜂窝状网络结构,出菇3次菌糠基多孔碳为小颗粒状;出菇0、1、3次菌糠基多孔碳比表面积分别为147.54、270.88和258.39 m2/g;出菇1次菌糠基多孔碳具有完整导电网络,载硫后相对于出菇0、3次菌糠基,表现出最高的可逆比容量(916.81 mAh/g)和较好的动力学性能.出菇1次菌糠基多孔碳经KOH活化后,获得具有发达三维孔道的海绵状多孔碳(AMRC-Ⅰ),比表面积增大为1591.06 m2/g,孔径2~5 nm的介孔比例为88.03%,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11.31 mAh/g,100次循环后保持355.99 mAh/g的可逆比容量,循环更加稳定.该研究表明出菇次数可以调控菌糠基多孔碳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载硫正极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可为菌糠废弃物的高价值利用提供新思路.

碳化、生物质、比表面积、出菇次数、菌糠、高介孔率、锂硫电池

38

TQ152;S210.3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资助项目;咸阳市科技局重点研发项目

2023-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95-20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农业工程学报

1002-6819

11-2047/S

38

2022,38(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