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6.017
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源—汇"效应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会不断改变干旱区气候要素,进而影响绿洲的演化方向和宜居性.针对焉耆盆地当前观测条件不足、观测资料种类缺乏等问题,为探究干旱区局地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单窗算法反演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在分析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源—汇"理论定量探讨了焉耆盆地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地表温度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决定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源—汇"效应变化.未利用地热源效应最强,水体热汇效应最强.草地和建设用地对地表热环境影响不大,耕地的热汇效应大小取决于农业灌溉面积和作物生长状况;2)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NDVI每增加0.1,地表温度下降约1.98~2.66℃,湿地中的植被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3)坡度对盆地内海拔较低且坡度<13°的缓坡区影响最为显著(P<0.01),随着坡度的增加,地表温度增加;4)冷岛效应形成绿洲近地表大气独特的热力结构.随着海拔升高,地表温度先快速升高,在距地面100~300 m高度形成一个高温中心,而后逐渐降低.6月末、7月初产生的大气逆温层厚度超过1000 m.受逆温层影响,焉耆盆地绿洲距地表100~300 m高度范围内的坡向对太阳辐射的再分配作用消失.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绿洲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遥感、反演、地表温度、地形因子、土地覆被、"源—汇"效应、全球变化、单窗算法
38
TP79(遥感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61041
2023-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5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