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75/j.issn.1002-6819.2020.24.009
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地土壤质量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为了解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地土壤质量差异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该研究沿370~470 mm的降水梯度,选取了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王洼子(370~395 mm)、大吉沟(440~445 mm)和白豹(460~470 mm)3个降水梯度区作为研究区,并结合土壤质量指数法,定量评价降水梯度区广泛栽植的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和草地的土壤物理结构、持水性、盐碱度、碳汇指标以及速效养分指标方面的综合得分,明确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随降水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量、植被类型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指标影响显著(P<0.05).2)在460~470 mm降水量区,刺槐林对土壤质量改良效果最好,其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0.829,其次为沙棘林(0.808),二者土壤质量均达到肥沃水平,且差异不显著,草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低为0.679,土壤质量为较肥沃水平;在440~445 mm降水量区,刺槐林、沙棘林和草地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672、0.764和0.527,其中刺槐林和沙棘林下土壤质量达到较肥沃水平,草地土壤质量等级为中等水平;在370~395 mm降水量区,3种植被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沙棘林(0.792)>刺槐林(0.433)>草地(0.270),沙棘林土壤质量等级最高为较肥沃水平,其次为刺槐林和草地,二者土壤质量分别为中等水平和贫瘠水平.3)在370~470 mm降水梯度内,3种植被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其中沙棘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异系数较低为2.34%,刺槐林和草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25.27%和34.34%.该研究结果可为陕北黄土区不同降水梯度下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林业生态工程实施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支持.
土壤、降水、退耕还林(草)、质量评价、植被类型、降水梯度、陕北黄土区
36
S151.9;S158(土壤学)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延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202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