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75/j.issn.1002-6819.2019.22.006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村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治理一直是脱贫攻坚战略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揭示村域农村多维贫困时空分异规律,对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脱贫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云南省镇沅县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村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维贫困测度模型、Moran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镇沅县109个村的多维贫困程度、空间格局以及主导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镇沅县村域多维贫困程度较高,有55个村处于高贫困水平,空间格局表现为"东西高、南北次高、中心低"的结构特征,即贫困程度较高的村集中于东部的哀牢山区和西部、北部的无量山区,贫困程度较低的村主要集中于以县城为中心的恩乐镇、按板镇东部和古城镇北部地区;空间关联格局研究表明,镇沅县村域多维贫困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集聚特征,集聚的低值中心主要分布在中部恩乐镇和按板镇,集聚的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振太镇;影响镇沅县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25°坡度以上耕地面积比例、有无出村公交线路、到县政府驻地车程时间、农药使用强度、地质灾害强度、土地流转面积比例、贫困人口比例、年人均纯收入等.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区域优势资源,制定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
村域、GIS、多维贫困、空间分异、少数民族地区、镇沅县
35
F329.9(中国农业经济)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重庆工商大学2019年度校内科研项目;西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2020-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