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975/j.issn.1002-6819.2019.17.015
再生水灌溉对红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再生水长时间灌溉是诱发土壤水力特性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采用再生水原液(reclaimed water,RW)以及再生水原液稀释2倍(RW-2)、4倍(RW-4)、6倍(RW-6)等4种不同浓度再生水水源,设置再生水连续灌溉与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ARW、ARW-2、ARW-4、ARW-6)2种灌溉模式,以蒸馏水连续灌溉(CK)为对照,持续对第四纪红壤进行干湿循环模拟灌溉,直到土壤入渗趋于稳定为止.采用压力膜仪法测定各灌溉处理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选择van Genuchten(VG)模型对其参数提取,分析了红壤水力特性的演变特征及其参数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显著影响了红壤的持水特性,促使红壤孔隙大小、数量及其分布发生演变,该变化规律与再生水水质浓度、灌溉模式关系密切.与CK相比,再生水连续灌溉模式RW、RW-2、RW-4、RW-6处理下,红壤有效水分别提高了5.4%、3.6%、14.6%、-8.1%;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模式ARW、ARW-2、ARW-4、ARW-6处理下,红壤有效水分别降低了9.9%、23.3%、26.5%、16.9%.与CK相比,连续灌溉对红壤水力传导性无显著影响;而交替灌溉则影响显著,其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水分扩散度大体表现为CK>ARW-6≈ARW-4>ARW>ARW-2.再生水灌溉对VG模型参数θ s'、 θ r'、α 、n均有显著影响;再生水的pH值、电导率及钠吸附比均与红壤有效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对红壤地区再生水长期灌溉利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灌溉、土壤水分、水分特征曲线、再生水、导水率、VG模型
35
S152.7(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85;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5A084;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JC203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C0156
2019-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