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6819.2013.06.016
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异规律
面对近年来漓江出现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等生态问题,研究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植被、土壤特性空间分异规律,旨在为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恢复、景观美化、典型湿地的保护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喀斯特地貌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水陆交错带4个典型梯度带植被与土壤调查,分析其分布及两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河岸梯度高程增加,植被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覆盖度呈现递增趋势,分别由0递增至9.500、1.742、0.774、0.786、0.673;土壤容重由1.065 g/cm3先增加至1.352 g/cm3,后下降至1.257 g/cm3,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砂粒含量明显下降,粉黏粒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由25.522 mg/kg先下降至15.634 mg/kg,后增加至26.148 mg/kg,呈现先减后增趋势;全氮质量分数由0.399 g/kg增至0.556 g/kg;有效磷质量分数由13.930 mg/kg降低至4.685 mg/kg.漓江水陆交错带喀斯特碱性土壤pH值与全氮含量相关系数为0.628,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含量相关系数为0.942,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覆盖度与土壤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全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含量、土壤容重、pH值、有效磷含量呈现负相关;研究结果还显示,全氮含量是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规范漓江沿岸居民行为和充分利用砾石河滩现有条件进行适当开发均有助于漓江水陆交错带的植被恢复.
植被、土壤、空间变异测量、漓江、水陆交错带、喀斯特
S151.9(土壤学)
2013-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