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域中的自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2359.2001.03.001

哲学论域中的自我

引用
自我或"我"曾一再成为哲学沉思的对象.孔子曾提出"四毋"的要求,从认识论上看,"毋我"含有消除主观成见之意;就价值观而言,"毋我"则意味着超越小我.道家对于"我",也以有而无之为立场.道家的这种无己说,惟有联系其自然原则,才能得到较为具体的理解.相对于儒家对礼乐文明的礼赞,道家更多地表现出崇尚自然的趋向.佛教所说的"我",包括"人我"与"法我",前者与人的存在相联系,指作为个体的"我",后者则涉及人之外的一般对象,与之相应,无我亦包含"人无我"与"法无我"二重含义.相对于佛教,休谟通常所谓的"自我",不过是相继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作为实体的自我只是一种"虚构".当自我被理解为"知觉的集合"时,它便失去了本体论上的实在性.从毋我、无我到质疑自我,对自我的消解和否定构成了其中共同的趋向.但作为具体的存在,自我既以意识与人格的综合统一为特点,又以感性生命为存在的前提;既有个体性的规定,又包含着社会的内容;既经历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又内含着时间中的绵延同一;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阶段与过程性的统一.

自我、无我、个体、社会

17

B017.9(哲学基本问题)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73-2359

32-1754/C

17

2001,17(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