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76/j.cnki.nsbdqk.2016.06.004
黑龙港地区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估
干旱是黑龙港地区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干旱风险可为合理制定灌溉制度、采取相应的防旱抗旱措施提供依据。基于验证后的 APSIM 模型所模拟的1961年-2005年31个点的土壤含水量动态,计算得到了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干旱指数,分析了农民方案和优化方案的该地区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干旱频率发生较高的时期农民方案中是播种‐越冬期和返青‐拔节期,分别为48.89%和27.60%;基于“吴桥模式”的优化方案是越冬‐返青期、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收获期,干旱发生的频率为51.61%、39.78%和62.22%。易发生干旱的地方多位于邢台、衡水南部和邯郸北部。在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干旱指数年际变化显示出两种方案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尽管总体说来优化方案发生干旱的风险要高于农民方案的,但基于“吴桥模式”的优化方案充分发挥了根系带的土体水库功能,减少了灌溉水,能够高效利用土壤水,如果全区31个点在1961年-2005年间,均按照优化方案灌溉,相比农民方案总共可节水61785 mm ,表明“吴桥模式”可在黑龙港地区推广,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干旱风险,同时能达到节水、稳产的目标。
土壤相对湿度、农业干旱、黑龙港地区、冬小麦、吴桥模式
14
TV122;S152.7(水利工程基础科学)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1;201303133 FundSpecial Fund for Agro-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1203031;201303133
2016-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