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下我国南方稻田表土固碳潜力研究——基于Meta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685/j.issn.1000-2030.2015.03.001

秸秆还田下我国南方稻田表土固碳潜力研究——基于Meta分析

引用
[目的]探究我国南方稻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表土固碳潜力的大小.[方法]基于南方地区40个稻田长期试验点102组表土有机碳数据,利用Meta分析法研究了翻耕秸秆还田(CTS)、免耕秸秆还田(NTS)和旋耕秸秆还田(RTS)下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年变化量、固碳持续时间及固碳周期内的固碳量.[结果] CTS、NTS和RTS均能显著提高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其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RM)分别为0.42、0.37和0.64 g·kg-1 ·a-1,三者中,RTS为最大,约为NTS的1.7倍,CTS的1.5倍.秸秆还田下两熟制和三熟制稻田RM均值分别为0.40和0.61 g·kg-1 ·a-1,同一秸秆还田方式下,三熟制稻田RM显著高于两熟制,其中,NTS处理下两者差距最大,达2.0倍,CTS和RTS的差距稍小,但也分别达到了1.37和1.39倍.随着时间的延长,稻田表土有机碳积累速率逐渐降低,CTS、NTS和RTS的表土固碳持续时间分别为27、44和30年,以NTS最长;整个固碳周期内所能增加的有机碳量分别为15.8%、23.3%和27.3%,其中RTS增加最多.[结论]从农田土壤固碳角度考虑,在我国南方地区稻田旋耕秸秆还田较其他两种还田方式更为适宜.

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土壤固碳、南方稻田

38

S343.2(耕作学与有机农业)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2;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KCX2014001

2015-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51-35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000-2030

32-1148/S

38

2015,38(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