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合形态学性状和分子标记对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野菊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4.06%~67.50%),叶柄长、叶长/叶柄长、花序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可能是造成野菊不同地理居群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46条扩增带,其中229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2.5%;29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651条扩增带,其中638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8.0%,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野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2117~0.494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南京野菊和四川野菊遗传关系较近,武夷山野菊独立成一组,与其他地理居群野菊遗传关系较远,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不明显.
野菊、地理居群、形态性状、分子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
34
S682.1(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6-0489;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6第4-3号
2011-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