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的数量基因位点
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ca)//N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分析.用WinQTLCart 1.13a软件从全基因组角度检测了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检测结果显示,2003年分别在第5、6和7染色体上,2004年则分别在第4、5、7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s位点;贡献率分别介于8.91%~11.09%和8.70%~11.80%.表明第7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1357~R1245之间的种子休眠性QTL位点是一个在年度之间稳定表达的控制种子休眠性的基因位点.抽穗期的QTL定位分析表明,4个控制抽穗期的基因位点能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其他位点受年度间的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此外,除第6染色体R2171~R2123间的位点延长抽穗期的基因效应来源于亲本Nipponbare外,其余稳定表达位点的延长抽穗期的基因效应皆来自亲本Kasalath.分析表明,种子休眠与抽穗期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分别为不同的基因所控制.
水稻、种子休眠性、抽穗期、QTL分析
29
S330;S511(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3047112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5B02-0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3415;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948计划2004-Z24
2006-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