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2006.201803022

生物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引用
[目的]揭示林分尺度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深入了解生物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系统阐明生物炭调控人工林C、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土壤微生物学机理,为在平原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安全推广生物炭固碳增汇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东台林场的杨树人工林为对象,设置生物炭添加量低(T1,40 t/hm2)、中(T2,80 t/hm2)、高(T3,120 t/hm2)3种处理及对照(不添加CK),测定SMBC、SMBN、S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即m(SMBC)/m(SMBN)、m(SMBC)/m(SMBP)、m(SMBN)/m(SMBP),文后简写为SMBC/SMBN、SMBC/SMBP、SMBN/SMBP)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样地相比,3种生物炭添加处理均提高了SMBC、SMBN和SMBP含量.T1、T2、T3处理样地SMBC含量分别为对照样地的1.08、1.15、1.19倍;SMBN含量分别为对照样地的1.12、1.24、1.34倍;SMBP含量分别为对照样地的1.11、1.26、1.41倍;②T1处理样地的SMBC/SMBN、SMBC/SMBP、SMBN/SMBP分别为15.7、85.0、5.4,T2处理样地的分别为15.1、78.6、5.2,T3处理样地的分别为14.3、73.3、5.1.与对照相比,3种生物炭添加处理均显著降低了SMBC/SMBN和SMBC/SMBP,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但仅T2、T3处理显著降低了SMBN/SMBP(P<0.05);③SMBC、SMBN、SMBP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异,其中在植物休眠季节(2014年12月及2015年3月),SMBC、SMBN及SMBP的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在植物生长的旺盛季节(2015年7月及2015年10月),其含量下降至较低水平,但SMBC/SMBN、SMBC/SMBP、SMBN/SMBP的季节变化与此完全相反;④添加生物炭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硝态氮、速效磷、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增加了土壤pH和含水率,但是降低了土壤密度和铵态氮含量;⑤相关性分析表明,SMBC含量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pH、含水率(SMC)、硝态氮(NO3--N)和速效磷(A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铵态氮(NH4+-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土壤密度、全氮(TN)和总有机碳(TOC)相关性不显著(P≥0.05);SMBN与SMBP的含量表现较为一致,均与DOC、pH、SMC、NO3--N、AP、T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NH4+-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土壤密度和TOC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提升SMBC、SMBN、SMBP含量,并有效降低SMBC/SMBN、SMBC/SMBP和SMBN/SMBP,有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对N、P养分的固持与周转,进而改善土壤对N、P养分的供应.研究还发现,研究区杨树人工林生长可能存在N、P养分限制现象.

生物炭、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特征

43

S714(林业基础科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2019-07-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0-2006

32-1161/S

43

2019,43(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