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2006.2010.06.016
芦苇对疏浚后基底环境的光合生理及生长响应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湿地重建的重要工具种之一.笔者选取溱湖湿地公园内疏浚后重建的5处代表性芦苇沼泽及1处未做疏浚处理的芦苇沼泽(对照组),基于生长期芦苇光合生理及成熟期芦苇表型的测定与分析,探讨芦苇对疏浚后基底环境的适应性响应.结果表明:疏浚后底泥总氮、总磷消减明显,总氮含量下降为480~1080mg/kg,总磷含量下降为536~585mg/kg.疏浚后样地芦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等直接反应光合能力的指标和底泥总氮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效光能利用区间随底泥总氮含量上升增幅明显;底泥总磷含量仅与光能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供光合指标测定的芦苇植株第3叶叶长、叶面积、叶干质量以及地上生物量与疏浚后底泥总氮含量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底泥总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溱湖湿地公园基底疏浚后芦苇生长受到底泥总氮含量的显著影响说明部分疏浚点的疏浚强度对芦苇的生长已构成限制.因此,在底泥疏浚及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时,需要考虑不同水生植物适应基质(营养条件)的差异性,大规模盲动性的清淤可能导致水生植被重建出现新的限制因子.
芦苇、底泥疏浚、底泥营养、光合作用、表型
34
Q945.79(植物学)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25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41820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1
2011-0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