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2006.2006.03.002
毛竹茎竿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动态变化
应用磷酸铅沉淀技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茎竿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纤维原始细胞形成期,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质膜和细胞核染色质上;在初生壁形成早期,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质膜、液泡和细胞核染色质上,并在质膜上密集分布;随着初生壁的继续形成,质膜上的酸性磷酸酶逐渐减少呈稀疏分布,而细胞核染色质上的酸性磷酸酶逐渐增多呈密集成团分布;随着次生壁的形成,染色质开始凝聚,细胞核染色质上分布的APase活性有所减弱.但随着液泡膜的裂解,在裂解的液泡膜、降解的线粒体和细胞质上具有APase活性.随着次生壁持续增厚,APase在胞间连丝、质膜、质膜内陷结构、运输小泡和凝聚并边缘化的染色质等部位持续多年保持较强的活性.因此,酸性磷酸酶可能是引起纤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原因之一,不同的酸性磷酸酶同功酶可能分别参与了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初生壁和次生壁的形成,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原生质体的降解.酸性磷酸酶持续保持较高活性与竹子纤维细胞的长寿特性也密切相关.
毛竹、酸性磷酸酶、纤维发育、细胞程序性死亡
30
S718.43(林业基础科学)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30271064
2006-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