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沿着延异的踪迹走向"有"——用德里达的延异理论诠释老子的"无"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2646.2010.04.007

"无"沿着延异的踪迹走向"有"——用德里达的延异理论诠释老子的"无"

引用
"无"沿着延异的踪迹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有","无"就是"有"."无"这一能指符号是对感性直观上缺席的事物的不在场的替补,感性直观上缺席的事物在非理性直观上却是在场之物.从感性直观来看,"无"是无形的;从非理性直观来说,"无"却是有形的.正是因为"无"就是"有",并且"无"还是有形的,所以人们才能以"无"为用、以"无为"为"有为".虽然"无"就是"有",但是"无"又不同于"有",不同形式的"无"是不同形式的"有","无"和"有"构成差异的嬉戏系统."无"和"有"都不能单独存在,二者只能存在于这一差异的嬉戏系统之中."无"和"有"的关系体现了语言的游戏性.游戏性的语言为人们建构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诗意的生活世界提供了可能.

老子、无、有、延异、无形之无、有形之无、非理性直观

23

B221(先秦哲学(~前220年))

2010-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5-39,7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8-2646

32-1516/C

23

2010,2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