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多因素发病机制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469-5097.2006.05.004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多因素发病机制研究

引用
从神经、血管、代谢、离子通道等多个角度出发,研究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的发病机制,为开展DMED的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取35只大鼠用于制作糖尿病模型,其余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饲养8周后,用阿朴吗啡法筛选DMED大鼠,用电刺激勃起神经测定海绵体内压(ICP)方法评价勃起功能.取正常组和DMED组大鼠的阴茎海绵体组织,分成若干份,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绵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种亚型(nNOS,eNOS,iNOS)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海绵体组织的表达差异;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海绵体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差异;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含量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ED大鼠ICP测定值明显降低;海绵体组织中nNOS、eNOS表达明显降低,而iNOS表达明显增加;N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升高;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onnexin-43蛋白表达减少.以上试验结果说明DMED发病机制复杂,与神经、血管、代谢、离子通道等均有关.提示在今后临床治疗研究和实践中,应该从各个角度出发,针对多因素发病机制,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以提高疗效.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一氧化氮合酶、神经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nnexin-43

42

R698.1;R587.1;R332(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

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RC2001002;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BS2001066

2008-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63-46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0469-5097

32-1169/N

42

2006,42(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