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1-0800.2001.01.003

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引用
@@1 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发病机理主要由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长期未被消除和机体自身免疫功能障碍。近期资料表明,慢乙肝的发病原理与肝细胞膜成分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抗肝细胞膜成分抗体的出现,这些抗体可直接损伤肝细胞,也可介导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ADCC)导致肝细胞损伤。介导ADCC抗体是存在于病人血清中的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LSp)或抗体细胞膜其他成分的 lgG抗体。用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的抗肝细胞膜抗体,发现无论在HBsAg 阳性或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中,阳性率和滴度均很高。抗体滴度与组织学及生化改变有显著相关。表明抗-LSp可能是HBs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损害的共同途径。此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参与细胞毒性反应的淋巴细胞,主要是其中的一个亚群,称为K细胞(杀伤细胞)。后者调过细胞膜的FC段受体,与LSp抗原抗体复合物相结合,可对肝细胞起杀伤作用,是引起慢活肝患者肝功能持续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CAHB)的肝细胞损害和炎症反应是由于免疫细胞对肝组织反应的结果,其中以细胞毒性T细胞(TC)破坏有病毒的肝细胞作用最为重要。TC对清除肝细胞内的HBV起主要作用。它能识别表面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在巨噬细胞的协同作用下攻击肝细胞使其破坏,同时也杀灭细胞内的HBV。当TC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即不能消灭肝细胞内HBV。TC消除细胞内HBV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肝细胞表面病毒抗原的表达,同时也有赖于HLA抗原的表达强度。肝细胞表面HLA抗原表达的减少可能是TC不能有效消除细胞内HBV的机制之一。另一方面,由于HBV感染引起的免疫调节失常而使TS(抑制性T细胞)抑制TC的作用,封闭性抗体阻断TC对靶细胞的识别和攻击,以及TC本身功能缺陷都是导致 HBV感染慢性化的有关原因。 慢活肝的体外表现与其相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关系已得到公认,但免疫复合物在肝损害中的作用至今尚有争论。早在1966年Paronetto用实验显示肝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以产生急性和慢性的肝脏损害。注入已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产生肝细胞的大片坏死。Nowslswski等尸检各种肝炎和肝硬化病人108例发现101例(93.5%)在肝和肝外组织内有HBsAg复合物存在,从病理检查的结果作者认为肝脏的损害程度与肝内HBsAg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Ray等证实CAHB患者的肝细胞内除有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HBs-IC)外,还存在HBcAg及其抗体的免疫复合物。但认为后者不一定引起肝损伤。 Kakulnu等提出HBs-IC可影响T细胞的功能,即HBs-IC对Ts有抑制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报告,关于HBs-IC对病毒性肝炎肝外表现的发病机理的意义有了较多认识。CAHB患者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关的HBs-IC中抗原成分并不完全一致。 HBsAg、 HBeAg、HBcAg先后被Burton Buzosko、 Susarc Zyk及Takekoski等证实。Sehal等对22例死于CAH患者研究的结果,认为乙型和非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肾BHs-IC有很高的发生率;并伴有肾小球形态学上的改变。BHs-IC与CAH患者并发各种形式的血管炎发病机理有关。Micnalak等对7例结节性周围动脉炎的病例作了活检,所有病例的肝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检测到HBsAg、HBcAg,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变,从轻微的到慢活肝病变,HBsAg IC 沉积的量与血管损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故认为这些ICs在结节性周围动脉炎的急性血管损伤发病机理中起了原发作用。ICs在病毒性肝炎并发关节发病机理中的意义,Wands等对10例慢活肝伴有明显关节炎病人作了血清学检查,有6例分离出冷球蛋白,被证实为IC。其中含有HBsAg,其浓度大于血清中浓度的几倍。并发现CAH并发关节炎病人血清中能检出备解素复合物的C3激活体成分。而仅有关节炎未并发慢活肝患者血清中未发现以上成分。可见,慢活肝出现关节炎的病例循环补体固定的ICs与经典和旁路的补体激活途径有关,这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中是重要的。但也有一些对ICs在CAHB肝外表现发病机理中不起主要作用的报告,如Tida等对104例各种肝病患者的肾脏活检标本评定为肝性肾小球肾炎时,只有4例(3.8%)有HBsAg在肾小球中沉积,故认为HBsAg在CAHB肾小球炎中仅起很小的作用。总之,从ICs慢活肝发病机理中意义研究的一些情况表明,ICs对慢活肝的肝外症状的发病机理似乎被肯定了,而对本病本身的发病机理,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慢活肝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可明显增高,Prys等通过对比观察,本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常提示肝内病变活动,并有较显著的肝细胞坏死。IgA 升高者肝内纤维化程度较显著,而当IgG 、IgA 和IgM同时升高,常提示肝小叶结构破坏及纤维化程度严重。近期我院对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gE测定,发现慢活肝患者血清IgE活力高低与ALT活力变化大多平行,与肝脏病变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如检测71例血清IgE 活力升高的患者,同时伴ALT活力上升者达68例,占95.8%;血清IgE活力正常的24例中,ALT活力正常者21例,占87.5%。在41例慢性肝炎中,血清IgE活力升高者肝细点状坏死和碎屑状坏死的病变较多且较严重。一般认为免疫球蛋白升高是由于枯否细胞吞噬抗原的功能降低,使抗原溢出到抗体生成部位(如脾脏等),以致形成大量的自身抗体,而抑制性T细胞(Ts)功能不足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Chaorazz等报道对动物用小剂量X线照射或注射抗T细胞血清能选择性增加血清中IgE释放,从而使血清中IgE活力升高。在慢活肝患者中由于Ts细胞功能低下,因而IgE合成亢进,后者导致肝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可能参与肝硬化的形成。 HBV标志阴性的慢活肝患者,除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外,一般见于自身免疫性慢活肝。此病以女性为多,常累及其他脏器,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3及HLA-DWS3占70%以上,常有高滴度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等自身抗体和麻疹、风疹病毒的抗体。较活动或严重病例常伴有狼疮细胞现象,血清中常出现抗-LSP、抗-LMA的抗体,在离抗体细胞表面发现有免疫球蛋白包裹,可能通过ADCC作用而导致肝细胞破坏,效应细胞主要是杀伤细胞,也可能是巨噬细胞。本病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发现CD4/CD8比例比正常人明显增高,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而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CD4/CD8指标接近正常。本病与乙型慢活肝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先和小剂量强的松龙一起培育,然后再检测他们的抑制活性,发现这两种慢活肝由于Ts细胞功能低下,因而IgE合成亢进。

慢性肝炎、发病机理、肝细胞膜、慢活肝、抗原抗体复合物、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血清免疫球蛋白、病毒性肝炎、细胞内、功能低下、肾小球、关节炎、损害、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细胞表面、淋巴细胞、纤维化程度

13

R512.6(传染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现代实用医学

1671-0800

33-1268/R

13

2001,1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