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手术创伤局部的炎性因子能改善手术预后吗?
手术创伤可产生复杂的局部生化改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和术后急性疼痛,部分患者甚至由急性痛转化为慢性痛[1].组织损伤可增强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甚至出现痛觉过敏[2].本期杂志中Hu等人[3-4]的多篇文章显示,白细胞介素(IL)-1β可以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他们的啮齿类动物切口痛模型显示,腹腔内注射抗炎因子IL1ra,通过抑制IL-1β与其受体的结合,可以降低术后机械超敏化,同时也可降低皮肤创伤组织中的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炎性因子的浓度.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互为补充,研究显示IL-1β可刺激体外培养的原代人角化细胞中IL-8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他们还检测出在剖宫产的手术切口分泌物和晒伤引起的水疱的流出液中,IL-1β和IL-8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上已经将商品化的IL1 ra的重组体——阿那白滞素(白介素受体阻滞药)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因此,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开展有关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围术期给药在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疼痛方面的效果.
8
2013-0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