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化"过程中的工匠圈层更迭与意义生产——以"湘南木雕"为例
"湘南木雕"承载的地方性知识与木雕技艺是工匠重要的文化遗产,围绕木雕制造的意义生产过程,即工匠圈层的互动与实践使文化遗产得以生成与累叠."遗产化"过程中,"湘南木雕"嵌入国家遗产话语体系,呈现出"非遗"印记,并因此在特征上发生变化,其工匠圈层也随之更迭.遗产尺度的内部性、边界性转化为公共性、地域性;文化主体分化,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普通工匠群体被排除在非遗圈层外;非遗传承圈中,以家族制、师徒制为主的传承方式,扩展了以社会、院校为主的多元并存式群体传承;代表性传承人的市场圈不断扩张,创作取向由地方民众的世俗需求转化为精英阶层的高雅需求,"湘南木雕"的艺术特征由世俗化转向高度艺术化.遗产的"真实性"是群体实践中意义生产的文化过程,工匠文化遗产再生产的"真实性"应落脚到遗产的"集体意义再生产"之上.
工匠文化、遗产化、圈层更迭、意义生产、遗产认同
170
J305(雕塑理论)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ZDB033
2023-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