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移民与一种假面戏南迁——以广东“跳花棚”傀儡戏元素考察为中心
广东化州“跳花棚”原名“跳棚”,常被认作为“舞蹈”,但通过详细考察可知,“跳棚”实际用之于村落“做社”,本身含有大量傀儡戏元素,这些傀儡戏元素显示于跳棚的戏棚搭建、三十六个角色配置、演员自称、表演步法等各方面,体现出早期民间社戏发展与傀儡戏有重要联系.明代中后期移民因倭寇之乱南下迁徙,跳棚随之从福建传至广东后,被先入广东之闽籍家族用之于社祭,由于跳棚传承生态封闭,形式古老,其形式内涵对古代福建民间社戏之研究,亦有相当参照价值.
跳花棚、福建移民、傀儡、社戏、宗族
K892.24(风俗习惯)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600203
2020-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