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吐蕃佛教的中国化
利用藏文《韦协》(一作《巴协》)一个不同版本的资料,结合其他藏汉文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朝时期吐蕃佛教的中国化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细致的探讨,指出吐蕃佛教的中国化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由吸收西藏地方本土宗教——苯教——开启的中国化(西藏地方化)进程,二是吸收唐朝内地的汉传佛教推进中国化进程;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了佛教适应吐蕃地方社会文化需要,并接受汉传佛教影响进行自我修正、调适的实质性内容,以及所呈现出的中国化实践过程;强调唐中宗景龙四年(710)金城公主进藏到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吐蕃发生顿渐之争及渐门派失败为止的80多年时间,是内地汉传佛教给予吐蕃佛教的发展以巨大影响的时期,也是吐蕃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时期;此外,还探讨了吐蕃政争、教争与吐蕃佛教中国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唐朝、吐蕃、佛教中国化、历史实践
B948;K289;F321.1-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ZDA212
2020-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