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不同后巩膜形态黄斑中心凹分布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80/j.issn.1672-5123.2021.9.02

高度近视眼不同后巩膜形态黄斑中心凹分布研究

引用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在不同后巩膜形态的分布.方法:收集2016-05/2018-02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高度近视患者126例207眼,按照Curtin的后巩膜形态分类方法分为三组:A组为Ⅰ和Ⅱ型后巩膜形态眼,B组为Ⅲ型后巩膜形态眼,C组为Ⅶ、Ⅸ、Ⅹ型后巩膜形态眼.将眼底后极部区域分为1、2、3区域.测量中心凹至通过视盘中心垂直线的水平距离(HDFCO)、中心凹至通过视盘中心水平线的垂直距离(VDFCO)和视力.研究在高度近视不同后巩膜形态中心凹位置的分布.结果:在后极部1区,3眼(1.5%)均来自A组.在后极部2区,117眼(56.5%)来自A组,15眼(7.2%)来自B组,13眼(6.3%)来自C组.三组HDFCO分别为5037±507、4771±509、5585±773μm(F=8.38,P<0.01).三组VDFCO分别为615±297、643±322、504±363(F=0.87,P=0.41).在后极部3区,43眼(20.7%)来自A组,7眼(3.4%)来自B组,9眼(4.4%)来自C组.三组HDFCO分别为5048±683、4444±540、5293±840(F=3.13,P=0.05).三组VDFCO分别为1385±484、1225±201、1664±318μm(F=2.18,P=0.12).中心凹位于2区和3区的高度近视眼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4.87±0.22和4.77±0.27(t=-1.55,P=0.12).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中心凹位置在不同后巩膜形态中发生轻微变化,对最佳矫正视力无影响.

高度近视;后巩膜形态;中心凹;视力

21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Jiangxi ProvinceNo.20171BBG70100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71BBG70100

2021-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504-150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国际眼科杂志

1672-5123

61-1419/R

21

2021,21(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