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

引用
目的:吲哚青绿(indocyannine green,ICG)的吸收峰(805nm)与810nm半导体激光波长相近,使其可成为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光敏剂,该方法被称为吲哚青绿ICG介导的光栓疗法(indocyannine green mediated photothrombosis,IMP).为了探讨IMP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效果,我们对8例(8眼)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进行了治疗.方法:将2mL ICG溶液通过肘前静脉快速注射,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器于注射后3min对瘤体进行照射.参数:光斑直径3.0~9.0mm,功率450~1300mW,照射时间60s.用同样参数于ICG注射后20min进行第二次激光照射.随访时间6~24mo(平均8.15mo),通过视力、直接眼底镜、海德堡共焦眼底血管造影仪(heidelberg retina anglo-graph,HRA)实施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nine green angiograph,ICGA)观察治疗效果,用HeidelbergEye Explore软件测量治疗前后瘤体面积的变化.结果:至最后一次随访,经IMP治疗的8眼的血管瘤面积较治疗前均缩小(100%),患眼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有2眼(25%),视力提高>1行以上者有3眼(38%),视力无变化者3眼(38%).视力提高的5眼注视性暗影及视物变形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IMP对脉络膜血管瘤有一定治疗效果,该方法安全、经济.但有关IMP的治疗参数、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还需更大样本的长期临床观察.

激光、脉络膜新生物、血管瘤

8

R77;R73

2008-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06-160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国际眼科杂志

1672-5123

61-1419/R

8

2008,8(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