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06/j.issn.1009-1041.2022.10.05
不同麦类种质抗旱性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
为了解不同麦类种质的抗旱性,进一步发掘小麦近缘种的优势性状以改良小麦品种,2018-2019年在兰州新区和武威黄羊镇对引 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灌溉圃小麦、干旱半干旱圃小麦、合成小麦、硬粒小麦和小黑麦设置了正常灌溉和水分胁迫两种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对心叶或旗叶进行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并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产量测定,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不同麦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其抗旱性有差异.水分胁迫下,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Fq/Fm)均较正常灌溉下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随小麦发育进程推移,Fv/Fo、Fv/Fm,Fq/Fm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PQ呈上升趋势.荧光参数的变化说明,干旱胁迫导致PSⅡ结构受损,反应中心受到破坏,光能转化效率降低,电子传递受阻.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灌浆期荧光参数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较高,其次为抽穗期、拔节期,各荧光参数与抗旱指数关联度为Fv/Fm>Fq/Fm>Fv/Fo>NPQ.基于农艺性状、抗旱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得出不同麦类种质的抗旱性强度依次为小黑麦、干旱半干旱圃小麦、灌溉圃小麦、合成小麦;筛选出9份优异材料,可用于今后小麦育种.
CIMMYT麦类种质、水分胁迫、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抗旱指数、灰色关联度
42
S512.1;S330(禾谷类作物)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现代生物育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3-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20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