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到《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意识形态观
对马克思在《莱茵报》及此前时期的意识形态观的阐释,学界似乎存在一个误区,即把马克思在此前各阶段的核心思想,等同于他在相应阶段对"意识形态"的看法,也因此认定在《莱茵报》,甚至更早的《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一词的使用与阐释已经涉及了复杂的哲学、政治或阶级层面的问题,这实际上过度阐释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虽然早在中学阶段,马克思便展露出"分析观念"的能力,但直至《莱茵报》时期,他都未对意识形态做过"概念上"的阐释,意识形态仅被他当作一个带有负面指涉意涵的"修饰词"使用.但也正是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阐释,开始有了明确的"指涉对象",这正是他往后得以展开意识形态批判工作的重要前提.
《莱茵报》、马克思、意识形态、虚假意识
本文为北京大学人文基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工业和信息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2019年度基础课题19GZY403
2020-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1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