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4360.2020.06.010
田野与“礼-俗”互动
关于礼-俗关系、礼-俗互动的话题,有关礼与俗关系的理论思考,目前已有相对比较多的讨论.在此,我主要以中国民俗学起步的历史为话头,谈一下田野与“礼-俗”互动视角的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历史学者有密切的关系.前辈的历史学者之所以会去关心民俗学,说白了还是从历史学的关怀出发的,而不是关心民俗学本身.顾颉刚先生自己明白说:“我的研究文学的兴味远不及我的研究历史的兴味来得浓厚”,“我原来单想用了民俗学的材料去印证古史,并不希望即向这一方面着手研究.”①与顾颉刚先生一样,容肇祖等先生也是一个古典文献修养深厚的历史学者.他们都以治古史见长,他们学问的基础由古代经典积成.他们研究的领域,是古代国家的制度与思想,而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学问的核心就是“礼”.也就是说,若以“礼-俗”二分来看,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人本来就以研究礼见长.但顾先生、容先生比很多执泥冥顽的历史学者高明,他们对礼与俗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有深切的认识,明白要真切地理解古代的“礼”,了解“民俗”是一种重要的路径,需要走向民间,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明白实际生活的逻辑.所以,他们大力推动民俗学运动,走出书斋,走进民间,身体力行,到田野中寻找民俗的实态.这在中国民俗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中,是人所共知的.
2020-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