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4360.2014.02.004
中国对民俗的使用
民俗学属于社会科学,但它可能是社会科学中发展程度最低的学科。仅仅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民俗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特殊的领域。民俗学经常被视为人类学的一部分,而可能甚至更常见的是将其作为语言学的分支,或者是民族语文学的分支(日耳曼语、英语、罗马语)。也即,至少在部分意义上,缺乏对这个领域的清晰界定。一般而言,我们发现两种关于民俗的定义。根据英美(Anglo-American)的界定,民俗是一个社会的口头传统或口头文学。因此,它包括民间故事、童话、史诗、民歌、谜语、谚语、格言,甚至那些原本为口头传承、后来才被印刷成册的民间小说。欧洲大陆关于民俗范围的界定要宽泛些,除刚才提及的领域外,还包括民间舞蹈、民间服饰、民间医药、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甚至民居。就这个界定而言,民俗就是“民间文化”。因此,该界定在本质上十分接近于文化人类学。原则上的差别是,传统人类学早先不研究高级社会,民俗起初不关注“原始文化”,这仅仅是因为初民社会没有我们在更加发达的社会发现的“普通人(common man)”。根据英国人的定义,甚至初民社会也有民俗,并且在技艺(arts)领域他们可能仅仅只有民俗而没有别的东西。另一方面,人类学总是把初民社会口头文学的研究视为是其领域。上述两种界定都没有对民俗的概念给予清楚的说明。因此,长期以来,民俗学者限定他们自己在发达社会收集资料,只不过是人类学家对这些材料没有特别的兴趣。然而,民俗学已经在尝试成为一门比较的科学,并且在极力发展关于民间文化的起源、扩布和变迁的专属于该学科自己的比较方法与理论。这些民俗学理论基于非常复杂的材料,并且常常试图比类似的人类学理论更加精确,因为人类学相关理论的建构主要是基于相对简单的物质事象的研究。
2014-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