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间社会的文身习俗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4360.2002.01.019

唐代民间社会的文身习俗

引用
@@ 文身,古代又称黥、雕、镂、扎、刻、刺、点青、绣面、嫠肌、雕题等,就是在人体上绘画成或刻刺成带颜色的花纹或图形文字.此种民俗事象在我国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刘敦愿先生考证,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文身现象①.文身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周代<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被发文身."唐以前,文身之俗主要流行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正如<礼记·王制>所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吴越民族文身像鳞虫,以图腾图像附着于身体之上,即代表图腾祖先的存在,赖此发生巫术的保护力,从而入水后不为蛟龙所害,即"越人习水,必镂身以避蛟龙之患"②.因文身习俗非出华夏,故当时被中原民族视为蛮夷陋俗.

民间社会、文身习俗

K890(风俗习惯)

2007-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51-15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民俗研究

1002-4360

37-1178/K

2002,(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