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犯罪”之否定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3492.2020.08.009

人工智能“犯罪”之否定

引用
人工智能实施的侵害行为能否构成刑法上的犯罪行为可以从能否成为刑法上的主体、是否具有罪过、能否承担刑罚三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类人性”特征有限,与人类的生物学特征和社会学特征相去甚远,不具备刑法上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不能成为刑法上的主体.从“人机关系”来看,人工智能本质是人类创造的客体,其所实施侵害行为实为设计者或使用者的意志支配,不具备刑法上的罪过要素.对人工智能配置刑罚不能实现刑罚的目的和功能,为其创设“删除数据、修改程序、永久销毁”的刑罚种类与立法理论、思维逻辑不符.

人工智能、主体、罪过、刑罚

D914(法学各部门)

2020-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0-8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兰州学刊

1005-3492

62-1015/C

2020,(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