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3492.2018.06.006
"连续性"视野中的印度宗教
文章是以"连续性"视野即理论来考察印度宗教的基本状况."连续性"理论由张光直明确提出,其对于解释"连续性"文明形态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印度古代宗教是"连续性"宗教的一个典型样本,通过对它的考察,我们既可以了解印度宗教的"连续性"特征,也可以验证张光直"连续性"理论的有效性.文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原始社会与早期文明宗教的普遍状况;二、印度原始社会或吠陀时期的宗教状况;三、婆罗门(早期文明)时期的宗教状况;四、佛陀时期(轴心时期)前后的宗教状况;五、后续的状况;六、简短的归纳.考察表明:在印度社会,婆罗门教或印度教这样的信仰才是最真实的,包括佛教在内的整个印度宗教仍保持着"连续性".带有"革命"或"突破"特征的佛教虽一度由小传统发展为大传统,但它并没有实现"突破".可以说,兴盛一时的佛教只是一个梦幻,它必然要回归传统,回归多神或偶像崇拜,回归咒术即巫术迷信,回归原有的古老信仰.这个回归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改造,即将学派的佛教改造为宗教的佛教.总之,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完全是一种"连续"的景象,即一个回归或返祖的宗教传统,一个与原始信仰一脉相承的宗教传统.
印度、宗教、连续性
B982(其他宗教)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成果
2018-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