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话语的背后——再读《诉讼》
文章从神学视角重读卡夫卡的长篇小说《诉讼》,认为与《美国》《城堡》相比,《诉讼》蕴含的原罪思想主要是基督教式的,而非犹太教.卡夫卡摹写自己的生命体验,揭示现代人的存在状况,在《诉讼》中,这一切也在西方人熟稔的"原罪"逻辑中展开,基督教"原罪-受难-拯救"的结构模式隐然可辨:K背负的是原罪,与生俱来;他的艰难辩护历程(虚伪的爱情、荒谬的司法、沦落的艺术)象征遭到放逐的人类在世间受难赎罪的命运;他与神父对话、平静受死暗示了最后的审判、蒙恩获救.从中,我们或能侧面感受作为现代人的卡夫卡亲近神性、重建人神和谐以对抗价值虚无的宗教情怀.
原罪、救赎、犹太教、基督教、现代性
I106.4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155部分成果,并得到"厦门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T2013221040
2017-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