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髻”与地方形象:民族旅游地的文化符号建构分析——以广西黄洛瑶寨和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5006.2016.05.012

“发髻”与地方形象:民族旅游地的文化符号建构分析——以广西黄洛瑶寨和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引用
很多地方之所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与游客对其“真实”与“想象”的体验交织在一起的.在民族文化传承、演变、重构过程中,“发髻”的文化内涵在于它对民族历史记忆和对族群凝聚的形塑.广西黄洛瑶寨在“文化碎片化”过程中以“天下第一长发村”构建了最令游客直观感觉的“柔”“情”“爱”“婚恋”的地方形象;贵州岜沙苗寨以独特“户棍”发髻、舞台化的成年仪式以及衍生出来的精神深层次的“树”崇拜和生死轮回的观念,建构了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原始而又神秘”的地方形象.黄洛瑶寨和岜沙苗寨利用“发髻”这一容易被认知、接受和解读的文化符号来标识其旅游地形象,建构了游客最直观想象的地方形象,也重构了当地民族文化体系.

发髻、地方形象、民族旅游地、文化符号、建构

31

F59(旅游经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再生产与重构研究”12XMZ071;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人文强桂’优青特色研究团队”基金项目“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研究团队”KW515

2016-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4-7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旅游学刊

1002-5006

11-1120/K

31

2016,31(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