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148X.2009.04.003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引用
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处理: 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还田深松免耕(NTS),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返青后,保护性耕作0~20cm土壤容重低于传统处理,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传统处理,但20~40cm土壤养分各项指标除NTS表现与0~20cm相同趋势外,NT1和NT2有减小趋势.保护性耕作最终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但降低了公顷穗数,比传统耕作减少240万/hm2 ,产量表现:NTS>CT>NT2>NT1.表明,土壤深松技术与秸秆还田相结合,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土壤耕层和耕层以下土壤理化性状,发挥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潜力.

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状、产量、冬小麦

26

S157.4;S158.3(土壤学)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9-JS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1B04

2010-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76-2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4-148X

37-1459/N

26

2009,26(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