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质体基因组的研究现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148X.2000.03.017

植物质体基因组的研究现状

引用
@@质体是植物细胞中的光合细胞器,在高等植物及绿藻中称为叶绿体,在其它不含叶绿素b的藻类中称为质体,有时也不加区别地统称为质体。1962年Ris及Plant用电镜观察发现衣藻叶绿体内有DNA纤丝,首次证明质体内存在DNA。Bisalputra(1967)等发现质体内有类似纤维,DNaseI处理后此纤维消失,进一步确立了质体DNA的存在。从此以后高等植物与藻类质体DNA研究同时开展起来。质体基因组研究涉及光合作用分子机制、质体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的理论与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作物产量等实际问题。就研究范围和深度而言,藻类质体基因组的研究还落后于高等植物,但独具特色,且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拟以对比的角度就质体基因组,特别是藻类质体基因组的重要领域作简要的综述。1 质体基因组的组成 一般认为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是由大小均一的DNA分子组成,也就是说叶绿体DNA(cpDNA)分子是均一的,几乎没有例外。但在藻类质体中发现cpDNA有异质性。Nass与Ben-Shaul(1972)首先在细小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无色突变体中发现有小的环状DNA分子[1]。Heizmann等(1982)进一步证实了从突变体提取的的叶绿体DNA富集物中有环状小分子量DNA,即质粒状DNA,且发现它与cpDNA主基因组有同源性[2]。随后又在伞藻、摩氏衣藻、管枝藻等绿藻中发现有质粒状DNA。Ebert等(1985)在由纯化的伞藻A.cliftonii叶绿体提取的cpDNA中发现有一14.1Kb的环状DNA分子,并证明该环状DNA除以游离态存在外在叶绿体主基因组中还以整合状态存在[3],确证该质粒状DNA就位于叶绿体内。伞藻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其质粒状DNA就在叶绿体内,即cpDNA是由大小不均一的DNA分子组成。藻类质体中质粒状DNA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组成与质粒状DNA结构及细胞定位等知识。另外,质粒状DNA也是真核藻基因工程的潜在载体,其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

植物质、叶绿体基因组、质粒状、高等植物、分子组成、藻类、体内、环状、突变体、高光合效率、起源与进化、基因组研究、作物产量、植物细胞、证明、衣藻、纤维、细胞定位、提取

17

Q943.2(植物学)

2004-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96-19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莱阳农学院学报

1001-3717

37-1077/S

17

2000,17(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