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不同改培效果的综合评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2096-4900.2018.04.005

大兴安岭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不同改培效果的综合评价

引用
本文在大兴安岭林区选取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作为改培试验区, 带状改培按照带宽不同分为:6 m (S1) 、10 m (S2) 、14 m (S3) 、18 m (S4) 改培样地, 改培带的带长300 m;块状改培按照6个改培样地的面积分为:25 m2 (G1) 、100 m2 (G2) 、225 m2 (G3) 、400 m2 (G4) 、625 m2 (G5) 、900 m2 (G6) .保留改培带内针叶幼苗树种, 伐除非目的的针叶和阔叶树种, 每条改培带平均分成3段样地, 长度为100 m, 分别栽植西伯利亚红松、樟子松、兴安落叶松, 同时选择林分和立地条件相似的样地作为对照样地CK.建立涵盖枯落物持水性能、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光合作用和更新苗木生长状况等38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改培得分依次是S2 (0.757)>G2 (0.740)>S3 (0.446)>G3 (0.216)>G1 (0.158)>S4 (0.001)>S1 (-0.111)>G4 (-0.304)>G5 (-0.604)>CK (-0.608)>G6 (-0.690) .其中, S2样地和G2样地的综合得分最高, 说明10 m (S2) 带状改培和100 m2 (G2) 块状改培模式效果最好, 最适合大兴安岭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改培, 研究的成果为后续大兴安岭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大兴安岭、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

1

S756.4(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YFC0504103

2019-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0-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温带林业研究

1006-5091

23-1385/X

1

2018,1(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