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单优群落的林层划分——以格氏栲群落为例
[目的]以格氏栲群落为例,研究中亚热带单优群落乔木层的林层划分,为进一步探讨林层特征及林层形成与发展动态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在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设置2块50 m×50 m格氏栲标准地,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剖面图法和基于有限正态混合模型的聚类法研究格氏栲群落的林层划分.[结果]2块标准地均为郁闭林分,且郁闭度均不低于0.95;1号标准地林分密度为424株·hm-2、平均胸径为39.2 cm、平均树高为26.69 m、蓄积量为588.04 m3·hm-2,2号标准地林分密度为542株·hm-2、平均胸径为29.1 cm、平均树高为26.69 m、蓄积量为417.19 m3·hm-2;3种林层划分方法均可给出林层数和各层临界高度,其中最大受光面法外业工作量少、使用简便,且分层结果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根据最大受光面法,格氏栲群落乔木层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2块标准地的临界高度分别为16.00和16.90 m,符合剖面图和基于有限正态混合模型的聚类分析结果;1号标准地受光层与非受光层林木株数比约为6∶4、蓄积量比约为99∶1,2号标准地受光层与非受光层林木株数比约3∶7、蓄积量比约为97∶3;在1号标准地,分布在受光层和非受光层的格氏栲分别占标准地林木总株数的40.6%和3.8%、总蓄积量的76.9%和0.4%,在2号标准地,分布在受光层和非受光层的格氏栲分别占标准地林木总株数的27.0%和5.7%、分别占总蓄积量的84.1%和0.2%.[结论]在3种林层划分方法中,最大受光面法较适合格氏栲单优群落的林层划分.调查的2个格氏栲群落可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受光层以格氏栲数量和蓄积占绝对优势,非受光层格氏栲不占优势,这种垂直分布格局暗示林下更新与补充不足,不利于格氏栲种群的持续发展.应进一步研究各林层的主要特征、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发展动态,为天然格氏栲群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单优群落、垂直结构、林层、乔木层成层性、最大受光面法、中亚热带
56
S718.5(林业基础科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中亚热带人工林转天然阔叶林的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特征研究”
2020-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