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丛枝病发生与代谢组变化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泡桐健康苗和丛枝病苗进行代谢组分析,探讨代谢物变化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非靶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长度为1.5 cm的健康和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顶芽进行代谢组分析,将上机检测得到的质谱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到最终差异的荷质比,并将其比对到KEGG代谢物数据库中,通过分析找到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与健康组培苗之间代谢物含量和种类的差异.[结果] 毛泡桐病苗和健康苗中有1 612种代谢物发生变化.与健康苗相比,在病苗中有765种代谢物含量下降,847种代谢物含量增多.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这些代谢物中有460种代谢物参与111个代谢途径,其中变化显著的3个代谢途径为"异喹啉生物碱合成"、"双萜类生物合成"和"黄酮生物合成".另外,病苗中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代谢物也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在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病苗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赤霉素、二氢玉米素核苷、花葵素、黄芩素和花青色素等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这些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丛枝病发生有一定关系.[结论] 通过比较健康苗和病苗中代谢物含量和种类的变化,找出可能与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代谢物及其相应的代谢通路,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泡桐和其他植物丛枝病发生分子机制,并为泡桐丛枝病有效防治奠定基础.
毛泡桐、代谢组、丛枝病、植物激素、花青素
53
S763.11(森林保护学)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U1204309;Outstanding Talents Project of Henan Province122101110700;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enan Province of China162300410158;Outstanding Talents Project of Henan Province174200510001
2017-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