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对植被景观破碎化的响应及其空间尺度差异
【目的】探讨物种丰富度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并确定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以期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方法】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斑块,共记录物种360种,分属196属,54科。根据生长型将植物物种划分为1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4个功能群。分别采用一阶刀切法和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斑块尺度与样方尺度的功能群物种丰富度。通过广义线性模型( GLM)分析斑块尺度和样方尺度的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结构、地形、土壤因子间的关系;并用冗余度( RDA)分析法,在2个空间尺度对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解。【结果】景观结构、地形、土壤因子可解释功能群物种丰富度格局的60%以上;各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对景观破碎化的响应由强到弱依次为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在斑块尺度,木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受景观结构因子(如斑块面积、形状指数、隔离度和斑块类型)的影响较大(P<0.05),而在样方尺度则更多受土壤因子(如 pH值、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的影响较大(P<0.05);多年生草本物种丰富度在斑块尺度与斑块面积、斑块类型、pH 值和全磷含量显著相关(P<0.01),而在样方尺度主要受斑块类型和海拔的影响(P<0.05);1年生草本物种丰富度在斑块尺度受斑块类型、全氮含量和全钾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而在样方尺度主要受斑块类型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P<0.01)。【结论】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对景观破碎化的响应机制存在斑块尺度与样方尺度的差异,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是不同空间尺度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物种丰富度在斑块尺度主要受景观结构因子与少量土壤因子的影响;在样方尺度主要受斑块类型与土壤因子的影响。因此,阐明物种丰富度的环境因子响应机制时需先明确特定的功能群和空间尺度。
多尺度、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景观破碎化、广义线性模型、因子分解
52
S718.5(林业基础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7-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3-21